close

2021-02-19-科技之賜VS習慣

吾常常覺得科技,不該再前進
如果要前進,應該把處理科技的科技先想好做好,
目前地球的環境,已經讓科技產成的物品,破壞的嚴重了,
就算是一個不起眼的橡皮筋,吸管,塑膠袋,
它們都已經是世界級的頭痛問題了,
在台灣,很多玻璃容器的產品.商品,
可是這些玻璃卻無法回收,只能當成垃圾丟,
而…很多塑膠容器,也材質眾多,讓回收變的困難。
政府法令的不夠周延,廠商的不願意改善,民眾的消費行為助長,讓環境一米一哩的惡化了。

幾個月前,吾買了魚,
魚的肚子裡有一條塑膠繩,
這還是看的見的塑膠,那些已經化為塑膠微粒的,其實已經廣泛出現在很多東西上,
連水裡都有。

批評太陽能發電的人會說,那些光電板.模組,無法處理。

批評電動車的人會說,那些電池以後很難處理.回收。

但這些人幾乎都用這手機.平板.電腦.電視,碳纖維商品……等等各式複合材質的商品,
而這些東西的回收率,回收百分比,回收容易度,都比太陽能板.模組、電動車電池,困難,甚至無法回收。

但是…
吾也不太覺得,太陽能發電,電動車+電動機車,是解決空氣汙染的唯一方式。

在這些科技產品之前,
我們可以用「非科技」來改善環境,
減少使用電熱水瓶.3溫度飲水機(除非環境上必要)
遇上長秒數的紅燈路口,把機車熄火,汽車不要長時間怠速,
盡量用淋浴方式洗澡,不要用泡的,省水也能改善環境(因為水是要經過很多處理+電,才能到水龍頭的)
盡量不要購買那些無法回收的商品,過度包裝的商品,
這些方式只要改變習慣,不用花錢。

我們也可以用「科技」來改善環境,
DC的電風扇,冷氣,建築物外牆的隔熱做好,盡可能的用LED燈光,
這些科技產品,能在日常使用中,改善耗電,
但,要挑選複合材料少一點的,
例如之前看到有人準備(混合鋁.塑膠)
這種東西如果賣出來,後端的回收處理,就麻煩了,只會成為垃圾.汙染物。

有個很有名的人說…地球已經沒有希望了,人類的希望在外星球,

吾想說:如果地球上的地球人還是用這樣的習慣+態度+行為、那不要去破壞外星球了,
留在地球上就好了,

要用科技,超科技,未來科技,來處理太平洋垃圾帶,或是核廢料,之前,
我們如果連習慣都不能改,這樣的地球人,還是留在地球就好了,不要去破壞另一個星球。


https://youtu.be/jn3SPW0huBI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吾之記事 的頭像
    吾之記事

    吾之記事的部落格

    吾之記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